「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然後你去實現,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 鄭榮和
十年前,太陽能車聚集逐夢的孩子
十年後,他們滿載能量航向新世界
臺灣孩子《夢想無限》奇蹟再續
十年,可以讓夢想走多遠?2005年,臺大機械系教授鄭榮和與學生們共同成立太陽能車隊,遠赴澳洲參加世界大賽,贏得了第五名的佳績。那個夏天,他們證明了就算資源有限,只要願意堅持與付出,臺灣人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站上世界的舞台。十年過去了,當年的車隊成員畢業後各自發展,那時的夢想究竟又走向了何方?《夢想無限》以三千公里的長征紀錄片,破風逐夢實踐理想,掀起熱烈迴響。隨著時間的累積,既是續篇也是回望的《夢想續航》,再次近身記錄了教授和隊員們多年來的堅持、傳承與轉變。理想繼續燃燒,夢想依舊無限。
【媒體報導】
TVBS新聞 ─ 學生打造太陽能車 橫渡澳洲3千多公里
人間衛視 ─ 相隔十年的紀錄片 看見台師生築夢旅程
走自己的路常常是辛苦的。《夢想續航》裡的車隊成員們,在攝影機前向我們證明了堅持的價值跟可貴。
─ 導演 李家驊
這是一部溫暖的電影。見證一個老師瘋狂的夢想,如何在學生身上產生巨大的正面影響。
─ 大塊文化董事長 郝明義
看完電影感觸很多,相信台灣一定動起來!
─ 工研院院長 劉仲明
每一個人都有能力、都有機會、都有權利,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
─ 前教育部長 吳思華
這部片揭示台灣教育未來的方向:老師應該是怎樣的老師,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而得到激勵。
─ 前公視總經理 馮賢賢
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從小開始對人生有一些想像,勇敢去追尋。
─ 建國中學校長 徐建國
這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可以看到這些追尋夢想的人都不孤單。
─ 北一女歷史教師 單兆榮
紀錄片讓這群看起來很遙遠的人變得很近,變成了我們的朋友。
─ 金馬最佳短片導演 應亮
十年前的太陽能車經驗造就他們堅強的團隊精神,作為台灣未來發展很強的動能。
─ 高雄市教育局長 范巽綠
教育的責任不該只是由一位老師來負擔,而是該從制度開始改革,培育國家未來的棟樑。
─ 朝陽科技大學校長 鄭道明
當夢想加上傳承,你會發現不過管這條路有多長,總會有人走下去。
─ 明道中學副校長 林雯琪
你一定沒想到十年後,他們成為了保時捷、Gogoro、捷安特的工程師。
─ 台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蔡淇華
從中去思考、創造、失敗、學習,找回我們冒險的基因。
─ 員林國中教師 曾名騰
當許多人對這塊土地感到焦慮和沮喪,這群青年勇敢地追求夢想,並且在多年之後,依然繼續實踐他們的理念,讓夢想得以續航。
作家、文化評論家 張鐵志
金馬影展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