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名畫背後的美麗與哀愁……
國家畫廊的導覽員正以生花妙語,向民眾一一剖析達文西、林布蘭以及透納的珍奇畫作。維修人員則用顯微鏡及畫刀、逐步修復遭到損毀的傳世畫作,好讓她們得以美麗的原貌見客…。賞畫民眾成千加上萬,熱切聚集廣場等候著進場;館方會議一場接一場,決定這批畫作的會客方式;一名男子衝出了人群、奔向名畫潑灑紅色噴霧劑,引發了一陣驚呼與騷動…。就在此時,「珍珠畫家」維梅爾的鍵琴少女、「肖像大師」小霍爾班的法國大使、「油畫之父」提香的希臘女神、「畫馬大師」史坦布斯的神駒,以及印象派大師畢沙羅和巴洛克畫家魯本斯畫筆下的芸芸眾生,都彷彿在一夜之間甦醒了!他們穿越了時空、跨過了世紀,栩栩如生與國家畫廊的辛勤館員、賞畫民眾、遊蕩人群一一相遇…。
同場加映:導演佛雷德里克懷斯曼作品《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
【關於電影】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是美國大師懷斯曼所執導的第39部紀錄電影,全片在世界四大藝術殿堂之一的倫敦「國家畫廊」裡拍攝三個月才告完成。在長達三小時的片中,驚人且完整展現了「國家畫廊」蒐藏自13世紀到19世紀,縱跨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印象派等時期,包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畢卡索、林布蘭、維梅爾與梵谷的2400多幅不朽畫作。不僅重要名作盡現銀幕,人生百態也能從這些畫作中一窺端倪。
電影《歡迎光臨國家畫廊》透過千載難逢的「達文西:畫室之旅」特展展開,串連了學者、科學家、館員與藝術家們,如何研究、修復、策展和畫作導覽。電影一反懷斯曼過去風格,大膽以類劇情片的拍攝手法,將繪畫中的景深、人生百態,與真實活在博物館的人們相互融合;並運用繽紛多姿的畫作,向觀眾同時道出每幅畫背後的經營苦心與甜美故事。
最驚人的是,《歡迎光臨國家畫廊》竟還見證了「國家畫廊」砸下21億台幣(4500萬英鎊)天價購得的文藝復興巨匠提香(Titian)名作【黛安娜和卡利斯托】(Diana and Callisto),與館方原收藏的姊妹畫【黛安娜和阿克泰翁】(Diana and Actaeon)相隔450年的跨世紀重逢,並娓娓道來畫中不為人知的一段詩意愛情。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以藝術為筆觸,優雅營造出「電影有畫、畫有電影」的奇特境界。該片在坎城影展首映好評口耳相傳,更勇奪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影大獎,被國際媒體譽為「雄偉且偉大的電影」,是一部充滿藝術、歷史、宗教和愛情的傳世鉅作。
國家畫廊是全世界少數免費開放常設展的展館空間,參觀者眾來自四面八方,片中捕捉諸多在畫廊內外的觀眾之鏡頭,他們沈思、凝神、滿足、疑惑、休憩、等待、親吻,在這方多元的展示天地裡,人可以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自處,姿態渾然天成,毫未察覺有攝影機在觀察他們,自然也不知道爾後會有成千上萬的觀眾在暗室中,透過光影投映,凝視映照在銀幕上的自己。多重的看與被看是觀賞美術展館紀錄片饒富趣味之處。
放映週報|黃香
無論拍攝《歡迎光臨國家畫廊》的緣起為何,這部紀錄片確實縮短了一般民眾與美術館間的距離,掀開躲藏在美術館布幕後的真實面,帶出既出世又入世的衝突美學。藝術,似乎與大眾親近許多。
Hypesphere|張瀞心
「書本跟詩有時間性,但繪畫是用光速在說故事。」透過此片除了得以瞥見博物館行政運作的模式,學者專家從畫作的技術面提出見解,修復師細細雕琢重建畫作,更令人驚豔的是解說員妙語如珠與充滿趣味性地引導民眾進入世界知名畫家達文西、林布蘭與透納的世界,使觀影者身歷其境,與現場群眾感受到畫作中的人生百態。
臺灣醒報|方家敏
2015 凱薩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2014 芝加哥國際影展 觀眾票選獎提名
2014 倫敦影展 最佳紀錄片提名
2014 坎城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