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追尋民主價值的旅程
一個反抗中國的台灣學運明星,一個喜愛台灣的當紅中國學生,一個關注政治的台灣紀錄片工作者,他們之間理應充滿矛盾,卻在社會運動裡找到合作的可能性。在一場台灣24年來最大型的社會運動之後,他們從接近成功的巔峰,逐漸墜入失望的谷底,曾經堅持的理想,還有可能延續嗎?
【關於電影】
★ 榮獲2018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榮獲2018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告別青春、走向成熟的故事,總是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年輕生命裡。本片主角們的青春夢想,是藉由反抗體制,追求一個更好的國家,卻在動盪的兩岸關係裡,變成歷史的一部份。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從台灣觀點、政治角度切入,近距離觀看大時代下的年輕人,在實踐民主時真實的處境,進而思考,自身與民主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最可貴的,是看見傅榆選擇把自己療傷的過程透過影像加以揭露,從被攝者的質疑到那些赤裸且放聲的痛哭,面對自己內心的私慾與期待,而最終卻走向崩壞。這樣的一段歷程,或許可以透過影像紀錄,讓那些曾在暗夜中質疑自己為何付出青春的人們,有機會共度一場遲來的集體療癒。
鳴人堂|蔡中岳
這部片的被攝者不只是「陸生」或「學運領袖」,而是有自由意志、同時十分脆弱的「人」。告別青春,走向成熟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各地的年輕生命裡。主角們的青春夢想,是藉由反抗體制,追求一個更好的國家,卻在動盪的兩岸關係裡,變成歷史的一部份。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已說明理想不在他人,在於自己。改革沒有全盤的成功,在於階段性的接受。當人民一味期盼成功,毫無意外地,失敗必將在未來等著你。
放映週報|波昂刺刺
2018 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
2018 金馬獎 最佳剪輯入圍
2018 台北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